兆豐併彰銀…一石三鳥
【經濟日報╱記者夏淑賢/台北報導】2013.11.25
兆豐金控合併彰化銀行案,被外界視為「一石三鳥」的高招。
三項優點包括:第一,財政部賣掉兆豐金股票的部位,可藉由合併彰銀換股來補強,公股主導新的兆豐金的地位不變;第二,兆豐金若併成彰銀,規模壯大更具發展台版星展銀的實力,符合政策方向。
第三是台新金受限金控法不能交叉持股兆豐金,恐須限期賣股退出,公股可順勢擺脫台新金,可說是「一石三鳥」。
兆豐金併彰銀案「一石三鳥」,可打下「第一隻鳥」的因素是,兆豐金股本龐大逾千億元,因此將以現金收購、換股合併相互搭配的模式機率較高,屆時合併完成台新金持股比稀釋程度將比財政部嚴重。
財政部、國家發展基金同時是兩家公司大股東,因此兆豐金併彰銀,對公股來說,財政部因放棄參與增資與明年編列賣股預算,降低對兆豐金持股3%的掌控力,將可藉由彰銀的被併而補強。
但對台新金則不同,現在的台新金掌控彰銀近23%,高於公股,但彰銀被併後,台新金持股稀釋程度比公股嚴重,換股後持有兆豐金股權比重將低於財政部,再加上國發基金等其他公股單位,台新金在彰銀掌握六席董事的「話事權」,到了兆豐金頂多僅能選上一到兩席董事,影響力小得多。
其次是兆豐金併彰銀後,兆豐銀再與彰銀合併,合併後銀行總資產將達到近4.5兆元,股本也將超過千億元,成為超大國銀,登陸或是持續海外併購,更有本錢朝台版星展銀行目標前進;台新金若反對合併,也將因此削弱其正當性。
「第三隻鳥」則是台新金換股持有兆豐金,可能會因金控法限制須限期賣股,不可能一直當兆豐金大股東,財政部可以就此徹底擺脫台新金的糾纏。
【2013/11/25 經濟日報】
拚亞洲區域銀行 兆豐金併彰銀?
【聯合報╱記者羅兩莎/台北報導】2013.11.25 03:13 am
財金界人士說,財政部已指示兆豐金控評估併購彰化銀行的可行性,希望藉此擴大兆豐金控經營規模,發展成為「亞洲區域銀行」,並解決彰銀與台新金控的問題。
目前公股分別持有兆豐金和彰銀約百分之廿五及百分之廿股權,財金界人士說,兆豐金控若能順利併購彰銀,公股對於併購後的「新兆豐金控」持股比率將拉高到百分之十二、十三;台新金控在彰銀的持股將降至百分之十以下,公股可望拿下彰銀過半董監席次、掌握經營權。
彰銀明年將舉行董監改選,目前台新金持有彰銀百分之廿二點五五,在九席董事席次中占五席董事優勢;加上今年初以來,台新金數度啟動合併機制,除提出各種「解決方案」,六月下旬更是挾著在董事會中占過半優勢,數度挑戰公股底線,通過成立合併評估小組等提案,讓公股體認到有必要在明年彰銀改選時,解決與台新金問題。
不過,對於財政部「請託」評估併購彰銀,兆豐金控高層顯然不太領情。相關人士說,內部初步評估結果,兆豐併彰銀意願低;而且消息曝光後,兆豐金控工會第二天即發布新聞稿指出,財政部要兆豐金併國內同質性高的銀行,是為合併而合併,沒有考慮互補性,因而反對相關併購案。
不過,金融界人士表示,兆豐金控屬泛公股金控,應配合政府政策,且彰銀體質很好,各方面條件都不錯,兆豐金併彰銀不僅可擴大規模,資產規模亦將突破四兆元,與台銀的四點零五兆元不相上下,分行家數亦將逼近二百九十家;因此,對兆豐金來說,併購彰銀未必會「吃虧」。
財政部長張盛和曾透露,先前財政部曾委託合庫評估彰銀,但台新金堅持公股應以「原價」、即每股廿六點一二元買回,加上行政院考量選舉等因素,該案之後就不了了之。
財金界人士指出,這次兆豐金未來能否順利併購彰銀,問題關鍵還是在價格;接下來要看公股如何與台新金協商、讓台新金點頭兆豐金併彰銀。
【2013/11/25 聯合報】
張盛和:沒指示推動兆豐金併彰銀
【聯合報╱記者林上祚/台北報導】2013.11.25 03:13 am
財政部長張盛和昨天說,他並沒有指示推動兆豐金併購彰銀,「只不過在立法院,有立委問我,公股銀行誰最有機會成為亞洲區域銀行,我說兆豐金,接著媒體就開始揣測了」。
財政部官員則說,對於兆豐金控擬合併對象,兆豐金還沒有向財政部報告,財政部並沒預設立場。
【2013/11/25 聯合報】